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为先导,建设世界级科创中心
芯股婶 | 2024-01-29 09:59:03    阅读:159   发布文章

1月23日,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开幕,上海市市长龚正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(以下称报告),显示去年上海发展新动能稳步壮大。去年上海发展新动能稳步壮大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.9%,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.6万亿元。

对于2024年的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,报告提出,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聚焦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,加快建设“(2+2)+(3+6)+(4+5)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此前在1月22日,随着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,许多委员也积极对上海如何发展科技产业建言献策。

推动新型工业化

把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的上海,正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。报告显示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.9%,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.6万亿元。

数据显示,上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已突破600亿元,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,连续三年蝉联“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”全国第一。

其中,根据《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(2019-2021年)》,2021年,上海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,智能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,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,5G、人工智能、互联网、大数据和制造业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,上海市将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、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,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发展。

1月3日,上海还举行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。据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,今年是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提质年,上海将围绕“(2+2)+(3+6)+(4+5)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落实“智能工厂领航行动”,加快智能化技改、数字化赋能、网络化协同。聚焦重点产业,实施“智能工厂+”行动,“+汽车、+高端装备、+电子信息、+都市产业”等重点行业,“力争今年新建智能工厂中达到示范性(L3级)和标杆性(L4级)比例超70%。”

此前在报告中提及,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,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,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“上海方案”。

在科技领域,具体举措包括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、科技数据资源,向社会的开放力度;加快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引导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;推进张江高新区建设等。

在今年的上海两会期间,就有参会委员提出建议,认为当前上海应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军企业培养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。针对当前科技领军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,上海市政协委员俞庆榕认为,还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、优化认定标准等手段、提升科技领军企业话语权和决策权。

进一步提升科创细分产业竞争力

人工智能是推动产业升级与生产力跃升的重要力量,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。

2023年10月,上海出台了《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(2023-2025 年)》,从着力支持大模型创新能力、提升创新要素供给能级、推进大模型创新应用、营造一流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推出11条举措,来推动上海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。

今年的两会期间,也有委员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建议。

上海市政协委员陈凯在提案中指出,除了在算法、算力、数据等几大核心要素的供给方面存在挑战之外,大模型在生产端和应用端也还面临着一些共性难题。

首先是生产端,训练数据合规使用边界尚不清晰;其次是在应用端,通用大模型在专业解释力、专项任务执行力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,导致其在金融、医疗、教育等对于准确性、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的深入应用面临挑战;此外,场景端的收益增厚与模型的高投入尚不匹配,导致产业主体对大模型的商业应用动力不足。

就以上问题,陈凯认为当前上海应进一步提升大模型产业竞争力,充分结合现有要素禀赋,加快打造以立法保护创新、以应用驱动创新的大模型创新发展生态,在解决产业共性难题方面形成上海范式。一方面,加快探索数据权属的立法实践。同时,加快打造大小模型互促共生的应用生态。

政协委员方建安、陈启军、贺樑在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应用发展的提案中指出,人工智能与国内各行业深度融合,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。推动大模型产业化应用、部署建立行业大模型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。

其建议称,应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战略定位认识,树立大模型战略观,明确大模型研发在上海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。此外,还要加强大模型基础研究、引进培养大模型高端人才、加强国际合作,制定国际标准等,提案还就推动大模型产业应用和成果转化,建立大模型创新活动监管机制提出建议。

周立旻的提案则聚焦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储备,提出发挥上海计算机学科优势,加快构建上海人工智能“101”人培养计划的提案。

其提案中指出,上海计算机学科发展的优势平台数量有待提升、特色化发展有待强化。提案建议,相关部门在政策引导构筑计算机等信息学科高端人才培养的平台。此外,在在国家计算机“101”计划建设的基础上,围绕上海数字/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,优先编制上海地区性的计算机学科“101”计划等。

集成电路同样是上海产业发展的重要部门,《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指出,到2025年,上海基本建成具备自主发展能力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。

其中,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推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、创新链实现突破性发展成为政协委员的关注热点。

上海市工商联提交的提案指出,上海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,但在创新发展上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。其中面临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局面有待进一步突破、对企业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、产业链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。

该提案建议,应提升关键技术自主水平,形成产业突破力。如在设计环节,尽快形成我国自主的模拟、数字、工艺加工全流程EDA产品系列,鼓励采购使用本土EDA产品;在制造环节,重点高效支持实力较强企业的新项目,发挥重点企业在技术、经验、市场及人才方面的优势等。

根据上交所1月19日发布的数据,科创板公司市值规模已达54238亿元。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底,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567家。

其中,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0家,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“半壁江山”,涵盖上游芯片设计、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,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、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。

对此,提案指出,还需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,提高投融资保障力等。包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,统筹各项财政资金,形成支持核心优势项目的政策合力;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对初创期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,对中小企业的天使投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、资金返还等。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