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“东方芯港”牢筑集成电路产业地基
芯股婶 | 2022-11-29 10:20:09    阅读:167   发布文章

上海临港新片区的“东方芯港”正在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,临港管委会高科处阐释发展目标和方向。

  伸入东海的上海东南角形状犹如鹰喙,当地坐落着一些滨海小镇,多年来远离闹市。不过近几年来,这些小镇上兴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工厂,见证着集成电路、生物医****、汽车等产业的聚集。

  按照规划临港新片区将打造“东方芯港”,集成电路将成为当地一大重点产业。在2025年,该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,届时将和位于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形成一对“翅膀”,与位于两者之间的张江进行新的起航飞翔。

  目前,“东方芯港”建设进展如何?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10月初进行的采访中,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陆瑜介绍,临港在2022年重点进行了 “强链补链、填补空白”的工作,且在1-7月形成产值超过76.4亿元。目前,重点集成电路项目已部分陆续实现竣工,全产业链项目也在持续考察临港。

  牢筑产业“地基”

  临港的集成电路产业,正从产业链的制造端开始“打地基”。 计划投资额高达88.7亿美元的中芯国际临港基地、总投资359亿元的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、总投资约15亿元的中微半导体临港生产研发基地等,是临港的“名片型”重大工程。

  “目前,新昇、积塔一期项目已竣工投产;格科、中微、中芯国际已开工建设。”在采访中,陆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临港集成电路重大工程的进展状况。

  集成电路产业,是一条将石英砂子做成芯片的流水线。上述提及的公司位于这条流水线的制造端,有的制作材料、有的打造设备、有的加工晶圆。陆瑜表示,相关项目覆盖成熟特色工艺、先进逻辑工艺及化合物半导体制造。

  以积塔半导体的布局规划为例,该公司在临港和徐汇分布了两个厂区,不过计划在临港的生产线上重点关注先进车规级芯片产品。在2018年8月开工的临港一期工程,是一条6英寸的碳化硅生产线,已在2020年6月正式投产,接下来,该公司还将继续建设8英寸和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,产品重点面向工控、汽车、电力和能源等领域。

  备受关注的中芯国际临港基地方面,中芯国际也计划落地一个月产能达到10万片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。这个项目将聚焦于提供28纳米及以上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,这意味着将面向对成熟制程具有需求的全球电子市场。

  而原已在张江取得长足发展的新昇半导体,在临港找到了合适的扩张土地,希望量产12英寸大尺寸硅片,以便未来与日本信越、胜高等国际龙头半导体材料商竞争市场。目前,新昇临港厂房已在国内率先实现12英寸大硅片正片规模化量产,对国内主要客户的出货持续增长,并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。

  据临港管委会统计,今年1-7月,临港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突破76.4亿元,相比2019年不足5亿元的规模,已实现跨越式增长。

  “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‘一体两翼’的发展布局,已汇聚全国40%左右的集成电路人才。”陆瑜表示。一体,是指张江、康桥,重点集聚集成电路设计业、制造业;两翼,是指临港和嘉定。其中嘉定重点集聚人工智能芯片、物联网芯片、智能传感器,同时向青浦、徐汇、宝山、普陀拓展,逐步形成北部创新带;临港瞄准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,同时向松江、闵行、金山、奉贤延伸,逐步形成南部创新带。

  当前,临港“东方芯港”正在建设生态最全、增速最快的重要一极。

  提升研发和设计能力

  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,设计、研发往往是利润丰厚、知识密集的区域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2022年,临港的集成电路产业除了继续牢筑制造根基外,也在向设计和研发端进行延长,并诞生行业领先的CPU、车规级芯片等。

  据临港管委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,截至10月初,临港新片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总数已经超过200家。

  陆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今年临港集成电路的新签约项目、在谈项目主要以强链补链、填补国内空白为主。2022年以来,临港新片区完成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签约数量为20个,涉及总投资额为560亿元。目前在谈集成电路项目合计28个,涉及投资额超460亿元。这其中,既有制造工艺、国产设备、基础材料项目,也有不少芯片设计项目。

  详细而言,2022年的新项目包括华天科技、华岭集成电路等封测项目,JSR光刻胶、芯谦抛光垫、芯密密封圈等材料项目,此芯科技CPU、芯砺智能车规级高性能计算平台芯片、昂瑞微射频芯片等设计项目。

  以高性能通用智能计算芯片初创公司此芯科技为例,该公司计划在临港建立一个数据中心,届时所有重要的研发数据都会放在临港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,此芯科技总经理助理任清源称,该公司未来将发展三类业务,包括桌面CPU、平板电脑CPU,以及边缘云、ADAS(辅助驾驶)的运算模块。

  于2021年11月刚刚成立的芯砺智能,是全球首家利用芯粒(Chiplet)技术研发车载大算力芯片的高科技初创企业。该公司独创Chiplet互连技术,能提供高带宽、低延迟的片间(die-to-die)互连总线,结合创新的嵌入式高性能计算平台芯片架构,可利用相对成熟的半导体制造和封装技术,突破对先进工艺的依赖。

  除了上述在不同产品线上百花齐放的企业,临港还在学术研究、产业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构建。陆瑜告诉记者,在创新载体方面,临港目前已经完成上海微技术工研院、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研究平台、临港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等功能性创新平台建设,并认定了一批集成电路企业研发创新机构。

  其中,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目前正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包括中芯国际、中微、新昇等头部企业,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。该研究院将通过采用“揭榜挂帅”等创新机制,攻克一批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,深化产学研融合,提升研发成果转化效率。

  多产业协同发展

  集成电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,是赋予各行各业智能的引擎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,临港的集成电路产业中,有不少业务将服务于当地的汽车、人工智能、智能网联等产业。

  以汽车产业为例,目前临港已然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汽车制造基地。2021年,临港汽车业产值规模突破了1700亿元,约占全市1/5,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400亿元,约占全市4/5.根据规划,到2025年,临港的汽车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4000亿元。

 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中,芯片的使用量较传统汽车实现倍增。一台智能新能源汽车中,电控、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对芯片需求量巨大,整车的芯片使用量目前已经超过2000颗。

  有鉴于此,临港的集成电路产业也看上了当地汽车制造商这个巨大的“客户群体”。陆瑜告诉记者,临港集成电路重点发展以微控制器、系统级主控芯片、碳化硅、域控制器等为核心的车规级芯片,支持芯片、软件、感知等上下游企业协同融合,发展高性能中央计算平台。相关企业包括积塔半导体、芯旺微、艾派克、地平线等。

  谈及人工智能产业,陆瑜则指出,目前临港已成功引进云豹智能、芯启源、沐曦半导体、燧原科技、登临科技等公司落户临港,以增强临港在DPU、数据中心、视觉交互系统等方面的研发能力。

  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在临港各个区域铺开,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整车生产线智能监控系统、宁德时代智能底盘研发系统、临港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圈、临港车路协同示范、国际创新协同区数字孪生城、全流程数字化交付和临港基础设施养护运营等。

  未来,临港将鼓励人工智能训练芯片、推理芯片设计研发,前瞻布局类脑智能芯片、高效神经网络处理器等研发;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和生物医****等前沿产业,开展包括自动驾驶感知层和决策层、****物发现和靶点筛查等细分领域在内的专用ASIC芯片产业化应用。

  “未来我们还将坚持‘引进来’和‘走出去’并举,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化发展。”陆瑜指出。目前,美国泛林(Lam Research)、日本JSR、法国液化空气(Air Liquide)等外资企业均已在临港布局落地,同时临港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建立,将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企业“走出去”搭建更好的贸易结构,江波龙、艾为、格科、韦尔、华勤等已逐步将香港离岸贸易平台转移至临港新片区。


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